“双减”一年成效显,中小学对作业设计与管理的探索与思考

2022/08/03

不做作业“母慈子孝”,一做作业“鸡飞狗跳”——面对作业,很多孩子和家长都“难说爱你”。“双减”以后,有家长担心孩子“吃不饱”,也有家长担心孩子“跟不上”。

作业是不是“刷”得越多越能提高成绩?写作业,到底是为了什么?能不能让孩子们在好玩的、有趣的作业中,获得持续学习的力量?“双减”政策落地实施一年,家长和教师都期望,让孩子避免无意义的重复训练,又能很好地检测教学效果、提升教学质量。而围绕“作业”这一关键环节,各地中小学已经展开了持续“攻坚”。

好作业,需要专业化的设计

李旻兰是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的语文教研组长。这段时间,她和教研组的老师们经常讨论的是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研制的《上海初中语文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》。

“印象最深的是设计作业时一定要思考三个问题:一是这个作业为什么而做?二是这个作业如何做?三是如何将课内阅读的策略迁移到课外阅读中?换言之,就是要强化作业目标意识,重视学习过程引导,注重迁移运用。”李旻兰说,老师们对照指南研究之前的作业,发现有的作业偏离教学目标,而有的目标却没有相对应的作业。“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,我们要先问自己,这个作业为什么而做。”

明确作业目标后,还要破解目标中隐含的思考过程和方法,也就是研究“这个作业怎么做”,根据目标去更加科学地设计作业。

微信图片_20220803090730.jpg

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王月芬表示,上海一直高度重视作业管理。2019年,上海市教委就明确提出加强学校管理、优化专业指导、强化区域管理等方面的14条管理措施。2021年,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研制了小学语文、数学、英语,初中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物理、化学8个学科段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,明确在“压总量、控时间”的基础上,更加注重“高质量、体系化、校本化”。

王月芬认为,好作业必须是“体系化”的,要加强不同年级、不同学期、不同单元、不同课时之间的关联,避免碎片化、割裂化的作业。“单独几条好作业或者几个单元的好作业,无法发挥系统效应。只有每天的每条作业、每个单元都是高质量的,才能对学生成长发挥累积效应。”

作业设计重要,讲评和管理同样重要

一直以来,老师和学生们习惯的作业流程是这样的:布置作业—完成作业—批改对错—讲解答案、订正。如何统筹管理多个年级作业,指导学生在家完成作业,如何分析作业结果,如何讲评辅导作业,这些环节则是日常作业实施中容易被忽视的。

“高质量的作业,一定是符合学生学习实际,符合学校特点的校本化作业。高质量和校本化,应当成为作业管理的核心词。”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说,“孩子千差万别,学校的文化传统不同,教学进度略有不同。强调校本化的出发点,就是要作业适合本校学生,适合教学进度的特点。适合教学进度的核心,就是教、学、评的一致性。”面对这样的要求,又该如何做好作业管理呢?

北京市某小学班主任就曾表示:我们学校按规定来说是班主任负责统筹作业总量,对班级作业布置情况进行监管。发现有超量需要和老师进行沟通修改,但是实际情况中,除非严重超量,否则我们也很难精准判断。比如我的专业是英语,有时候就很难判断其他学科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不是可以在20分钟内完成,难度是否合理。

微信图片_20220803090738.png

所以,高质量的作业,不仅设计质量要高,管理质量也要高。“好专业·智能作业管理系统”运用系统平台成功实现作业布置公示及便捷管理的相关功能。通过智能作业管理系统,校方可发布各年级、各科作业管理规范;教学老师们可以查阅规范后,从个人端口上传所布置的作业内容、用时等信息;年级组长、校长可针对老师作业布置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,如有时长或质量的异常情况,可及时标注,教学老师可根据相应情况再去进行修订;此外,体育锻炼时长也可公示在系统内,通过该系统,各级管理者可以进行分级监管,清晰查看各年级作业布置情况、整体时长、作业质量等信息,衡量作业健康度。

通过智能作业管理系统,可极大地提升各年级作业布置情况的监督和管理效率,避免了 “一个表格反复传”带来的时效浪费且易出的问题,并且真正地做到公示公开,“双减”政策的要求能得到充分落实。

一份好作业,让学生高效地学习,也能让老师们减负增效,从中获得专业成长,实现师生共赢。



相关文章推荐

Sitemap